中国胆囊癌高发,罪魁祸首被揪出!提醒:有2种吃饭习惯,尽早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09:31:00    

前阵子,隔壁陈伯的事儿可把大伙吓坏了。陈伯前两个月才做完手术,本以为做完手术就能慢慢好起来,没想到还是没能战胜病魔,出院不到 3 个月就走了。说起来,这病根子其实早在 3 年前就埋下了。3 年前,陈伯查出了胆囊结石,可那时候他觉得身体没啥大毛病,这结石也没影响到他日常的生活,就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一直拖着没去治疗。

谁能想到,命运似乎在惩罚他的疏忽。从去年年底开始,陈伯就总感觉腹部不太舒服,时不时就疼上一阵儿。有时候疼得厉害,连手里的活儿都干不了,只能停下来歇着。可即便这样,他还是没太当回事儿,想着忍一忍就过去了。直到最近,这疼痛越来越难忍,陈伯实在受不了了,才在家人的催促下去了医院检查。

这一查,结果让所有人都傻了眼 —— 胆囊癌三期!陈伯心里别提多懊悔了,要是自己能早点重视起来,去医院好好治疗,是不是就不会变成现在这样了?只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因为发现得太晚,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医生也无奈地摇着头,尽力做了最后一次手术,可还是没能留住陈伯的生命。

事后,医生特别提醒大家,要是查出有胆囊结石,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这胆囊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为啥会和胆囊结石有这么大的关系?

胆囊癌的 “真面目”

很多人对胆囊癌可能还不太了解,它其实是一种比较罕见的恶性肿瘤。这病有个让人头疼的特点,就是早期症状特别不明显,而且还容易和慢性胆囊炎混淆。患者一旦进入进展期,情况就很不乐观了,5 年生存期连 5% 都不到,中位生存期也就 6 个月左右,说是 “癌中之王” 一点也不为过。

河科大二附院普外一科的张远举主治医师就提到,最近他们收治的几个胆囊癌患者,一发现就已经是晚期了,几乎没有什么治疗的机会。这胆囊癌早期诊断率低,病情发展还特别迅速,所以对于那些高风险群体来说,做好筛查至关重要。

临床发现,大概 85% 的胆囊癌患者都有胆囊结石病史。有数据显示,胆囊结石患者患癌的概率比正常人高出 13.7 倍,而且结石越大、数量越多,患癌的风险也就越高。除了胆囊结石,胆囊慢性炎症也是重要的癌前病变风险因素,尤其是伴有黏膜腺体内钙化的,和癌症的发生高度相关。还有胆囊息肉样病变,也有可能发展成癌症。判断它有没有恶变风险,可以从这 4 个方面来看:

大小:息肉大小要是超过 1cm,癌变风险可能会增加 10%。就好比一颗小种子,长到一定大小,就有了更大的 “破坏力”。

基底:息肉基底越宽,就像扎根扎得越深,血液供应越好,也就越容易发生癌变。

生长速度:要是在 3 - 6 个月内,能明显看到息肉直径成倍增长,那可就得提高警惕了。

是否合并胆结石:当胆囊息肉和胆结石同时出现,这就是癌变的高危信号,得赶紧去医院检查。

胆囊癌发出的 “危险信号”

胆囊癌虽然可怕,但要是能早点发现,也不是没有转机。不过这胆囊是个 “忍痛高手”,即便有病变,也不会马上发出信号,就算有症状表现,也很容易被当成胆囊炎或者结石。所以,要是身体出现下面这些症状,可得小心了,这可能是胆囊癌的 “暗号”。

右上腹疼痛:这是胆囊癌比较典型的症状之一。患者会感到右上腹持续疼痛,一阵一阵的,而且随着病情发展,疼痛会越来越严重。有时候,疼痛还会蔓延到右肩或者腰背,让人坐立不安。

上腹部肿块:当肿瘤不断生长,侵犯到肝、胃、胰脏等部位时,在这些地方就可能摸到可疑的包块。就像在身体里悄悄长出了一个不该有的 “小疙瘩”,得引起重视。

恶心和呕吐:有数据显示,近 30%-40% 的胆囊癌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这是因为胆囊功能受到肿瘤影响,没办法正常消化脂肪等物质,所以吃了东西后,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肚子胀气、没胃口等情况。

黄疸:大约三分之一的胆囊癌患者会出现黄疸症状,而且还伴有疼痛。黄疸一般会持续存在,随着病情发展,患者还会出现消瘦、疲劳、皮肤瘙痒等症状。

不良饮食习惯对胆囊的伤害

最近这些年,胆囊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在全球范围内,死亡率也有增长的趋势。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咱们日常的饮食习惯和胆囊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下面这两种饮食习惯,真的得尽早改掉!

饮食不规律:经常节食或者三餐不按时吃,对胆囊的影响可不小。胆囊就像一个 “小仓库”,储存着胆汁帮助消化。要是饮食不规律,胆汁没办法正常排出,胆囊的负担就会越来越重,时间长了,就可能诱发胆囊癌。特别是不吃早餐,经过一夜的休息,胆汁在胆囊里储存得满满的,胆固醇也处于高饱和状态。长期不吃早餐,胆汁就容易在胆囊里 “捣乱”,形成结石的风险大大增加。

膳食结构不合理:有些人特别爱吃油腻、重口味的食物,长期摄入过多的油脂和胆固醇,会影响胆汁的分泌,打破人体中钙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的平衡。这样一来,胆囊黏膜细胞就容易受到损伤,引发炎症反应。可别以为只吃素就万事大吉了,长期吃素同样不利于胆汁分泌,会影响胆囊的正常代谢,增加炎症、结石甚至癌化的风险。

胆囊切除后的那些事儿

现在胆囊病变的人越来越多,很多患者都面临着胆囊切除的问题。有些人心里就犯嘀咕了,胆囊毕竟是身体里的一个器官,切除了会不会影响以后的健康呢?所以就拒绝做手术。其实啊,大家不用太担心。胆囊的主要作用就是储存和浓缩胆汁,切除胆囊后,可能会对消化脂肪类食物有一些影响。但和胆囊病变带来的反复疼痛,以及可能出现的癌变风险比起来,切除胆囊还是利大于弊的。

不过,胆囊切除后,身体也会出现一些变化。比如消化功能会变弱,胆汁可能不受控制,从十二指肠反流到胃里,引发反流性胃炎。还有少部分患者在术后会出现括约肌异常、腹痛甚至胆管炎等并发症。但这些情况也不用太害怕,只要后期进行合理的调养和治疗,身体还是有可能慢慢恢复正常的。而且现在胆囊切除术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治疗手段了,治疗风险基本不用太担心。所以,如果因为胆囊病变需要切除胆囊,还是要及时配合医生治疗,别耽误了病情,让小病拖成大病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