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人民医院听TA说:当思念开口说话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23:44:00    

叙事护理

护士们是医院的守护者

编者按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医疗环境中,医护人员往往被数据和指标所包围,而忽略了护理工作中那些温暖人心、触动灵魂的故事。叙事护理,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它倡导通过倾听、理解和叙述患者的故事,来深化护理实践,促进患者身心的全面康复。

本专辑将深入探寻叙事护理的多元实践与深刻内涵,展现它在不同科室、不同患者群体中的动人故事与成效。希望能为推动医疗人文关怀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开启一段心灵照护与医疗实践携手共进的美好旅程。

在放疗科工作的岁月里,西西里桑德斯夫人那句“你重要,因为你是你,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你依然重要。”的箴言始终萦绕心间。当生命进入倒计时,那些无法言说的凝视、颤抖的指尖、濡湿的眼角,都在无声诉说着心灵疗愈的重要性。今天我想分享一个关于“再次问候”的故事。

那位戴着金丝边框眼镜的沉默男子,是科室收治的首位脑胶质瘤患者的小儿子。他64岁的母亲入院时因神经损伤导致全身瘫痪,唯有眼神能与外界传递些许信息,治疗期间陪护最久的家属就是这位男士。查房或治疗经过时,总能看到他守在母亲床边,或握着母亲的手,或轻理她的头发,神情专注而沉静,氛围格外温馨。这份亲情让我很触动,每日查房,我都会为老太太讲解放疗知识相关知识,帮助他们缓解焦虑。

在他母亲因突发脑水肿不得不停止治疗,脑部又出现新病灶,医生下达病危通知书的那个清晨,我第一次看见他在走廊里掩面哭泣。再次见面是半年后他出现在护理站领取遗留的结账单时,即使西装笔挺却难掩眼下的淤青。

“我该早点发现母亲不对劲的”,他摩挲着单据边缘自责道。

“其实你做得很好了,你母亲有你这样的儿子会感到很幸福。”我安慰说。

“如果此刻母亲能看见自责的儿子,她会说什么?”当我问起这个问题时,他的声音突然哽咽:“妈妈会说,你是最懂她的孩子,她理解你想救她的心意。可医生说已经没希望了,让我别再自责,希望我好好生活。”

当儿子尝试代入母亲的视角时,那些独自承受的愧疚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后续的交谈间他逐渐挺直蜷缩的脊背,仿佛卸下了经年累月压在心口的重石——原来最深的谅解,就藏在母子连心的默契里。

三个月后商场偶遇,他牵着女儿的手向我致谢。小女孩发辫上别着的珍珠发卡,让我想起那位总被儿子梳得一丝不苟的银发患者。此刻父女俩的影子在阳光下交叠,仿佛有双看不见的手,正将未尽的牵念编织成新的羁绊。

这正是迈克尔·怀特“Say Hullo Again”理念的精髓——死亡从不是戛然而止的休止符。当我们在叙事治疗中搭建起“如果TA看见现在的你”的跨时空对话时,那些未说出口的爱就会化作指引生者前行的星芒。就像叙事护理这一理念的先驱者李春老师所说,真正的告别从不是永诀,而是将回忆淬炼成照亮前路的灯盏。

在放疗科的漫漫长夜里,我们始终相信:最好的治疗不仅是杀死癌细胞,而是用温暖的叙事缝合那些被病痛打乱的生活。当护理人员成为打开患者与家属内心的钥匙,每一次倾听都是理解生命故事的过程,每一句问候都是对他们存在的温暖回应。

(来源:长治市人民医院)

(责编:张文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