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物业服务拼价格更应拼品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20:12:00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逯海涛

图源:视觉中国

近期,全国多地物业费降价引发关注。据央视财经频道报道,在武汉,一家物业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在该区服务的6个项目中,已有70%的楼盘物业费降费,部分为公司主动调整。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武汉市已有超40个小区的物业公司宣布下调物业费,平均降价幅度超过20%。此外,还有包括青岛、重庆等多个城市百余个项目也实现了物业费的下调。

曾经,收多少物业费就像一场“单向通知”,只涨不跌似乎成了大家默认的“行规”。每年的账单塞进信箱,业主们除了默默缴费,似乎别无他法。而最近这波物业费降价潮中,有的是物业公司主动“让利”,有的则是物业和业主商讨之后重新确定价格。之所以如此,业主们反对虚高物业费的呼声是一方面,这背后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物业降价或许只是一些区域性案例,但也反映出整个行业确实面临调整期。随着房地产市场进入存量时代,消费者对于物业服务的相关需求也趋于饱和,同时对物业服务性价比要求却不断提升。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物业服务企业获取利润的方式面临着挑战。正如多家物业企业高管向记者所表示的,因为新增项目减少,行业竞争加剧,以往靠不断提高收费标准来确保盈利的粗放模式,正变得越来越难以持续,物业服务行业面临着变革提升的压力。正是这种压力,倒逼部分企业调整策略,降低收费标准以维持运营。

对消费者来说,最直观的好处就是每年要交的物业费少了,省下来的可都是真金白银。以往,不少业主对于物业服务的抱怨可能是“只收费、不办事”。一些小区物业费过高与服务不匹配,甚至成了小区里的主要矛盾。这波物业服务费打折,至少可以让大家明白,对于一些“质价倒挂”的物业公司来说,物业费并不是只能“蹭蹭蹭”往上涨,同样可以“双向调整”。尤其是一些虚高甚至不合理的收费空间,确实需要挤一挤水分。

当然,物业费并不是越低就越好。比如新闻曝光的某些物业公司降价之后,通过减少清洁频次、延迟设备维修来降低成本支出,甚至出现了因保洁争抢废纸壳而引发冲突的荒诞场景。这种“降质保价”的操作让业主们感到不满,反而又引发了新一轮投诉和争议。最终,反而形成越是降价越收不到钱的恶性循环,甚至影响了楼盘的品质,形成双输局面。因此,物业收费必须要和服务内容和水准相匹配。对于一些高品质楼盘而言,业主可能需要的并不是物业费打折,而是真正能和楼盘品质相当的物业服务。所以,降价打折不应成为物业服务业面对变化的唯一应对手段。

除了“拼价格”,更应“拼品质”。就像买东西讲究“物有所值”,物业服务也要让业主感到“价有所值”。除了使用价格杠杆,更应转向更加精细化的高质量发展,强调服务质量和成本控制并重,通过提高服务效率、优化成本结构等方式,真正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对于业主最为关心的定价问题,可以建立透明的评价机制,让业主通过数据化的方式了解服务质量,也能为定价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以在做好基础服务之上,更多地关注业主的细分需求。例如,社区团购、家政服务、智能化社区管理等,让增值业务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不仅要住上“好房子”,也要享受到“好服务”,物业服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和老百姓居住品质的提升,其实是可以做到“双向奔赴”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