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炎炎
人物名片
刘罡,湖南师大附中2002届毕业生,好买基金北京机构部执行总经理,负责北京区域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基金投资交易、研究服务工作。创立北京保险固收汇并担任名誉会长,搭建“险资入湘”桥梁,赋能湖南经济发展。
人物素描
身处北京,他心系家乡发展。作为湘籍保险投资交流群创始人及“险资入湘”在京联络人,他积极发挥校友作用,整合各方资源,搭建起高效对接平台,创新性地为社会险资注入湖南开拓新路径。
与刘罡的见面,是因为“校友回湘”采访组前往北京的集中采访。他作为师大附中北京校友分会的秘书长,负责相关联络和接待工作。“欢迎家乡媒体和母校老师,看到你们好亲切。”采访时间紧任务重,刘罡把行程安排得妥妥当当。“在北京找到我,基本上可以联系上所有的附中校友。”刘罡的热情和风趣让我们感受到在外湖湘学子的凝聚力。

从计算机跨界到金融
刘罡的父母都是师大附中的老师,他从小就在师大附中的文化熏陶中长大,对附中的感情和别人不一样。到北京发展之后,工作再繁忙,他仍然热衷于校友间的联络,传递母校对在京校友的关心与关怀。
中学6年,刘罡在附中开放、包容、求知的氛围中,汲取丰富知识养分。老师们着重培养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学会从多元视角剖析问题,为长远思考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石。
大学本科,刘罡选择了国防科大计算机专业,读研时却来到对外经贸大学跨界选择了金融专业。毕业后,通过北京市丰台区人才引进政策留在了北京发展,投身保险金融行业,历任都邦保险资管部、昆仑健康保险资管中心、中融人寿资管中心固定收益部负责人。
推动“险资入湘”,助力家乡经济发展
2012年,湖南省推出“险资入湘”政策。所谓“险资入湘”,是指保险资金进入湖南省进行投资的活动,旨在通过引导保险资金在湖南省内的投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作为身处外地的长沙人,我一直想着如何为家乡做出贡献。”2016年,身为湘籍保险投资交流群创始人及“险资入湘”在京联络人,刘罡响应湖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保险处建议,成立“湘聚缘”湘籍保险投资人员交流群,全力协助省委省政府推进“险资入湘”工作,为险资与湖南本土项目搭建沟通桥梁。2018年初,刘罡凭借卓越的组织能力与前瞻性眼光,创立了北京保险固收汇并担任名誉会长。
2023年,刘罡创立的北京保险固收汇与湖南财信吉祥人寿在湖南长沙联合主办了“财聚星城 信赢未来——2023年引资入湘投资论坛”,吸引来自全国各地保险等投资机构的60余位行业投资人出席。这场论坛为湖南引入险资拓宽了渠道,越来越多保险资金流向湖南的交通、养老、医疗、环保、旅游等领域。自2012年湖南省启动相关工作以来,截至2023年末,保险资金以债权计划、信托计划等多种形式落地湖南逾840亿元,有力地支持了湖南经济社会发展。
“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做正确长期的事情,人生中每一个点滴的汇聚,便形成一条收益率曲线,而我目前所做的一切,都在丰富这条曲线。”刘罡说。
对话校友
长沙晚报:您怎么看待金融行业和学生学习择业的关系?
刘罡:从学习角度看,金融行业需要扎实的数理基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应注重多学科知识积累,为投身金融做准备。在择业时,金融行业提供了广阔舞台,众多岗位可满足不同兴趣与专长的学生。但竞争也异常激烈,学生需提前规划,通过实习等方式深入了解行业,找到自身优势与行业需求的契合点。
长沙晚报:从金融支持的角度,您认为湖南吸引年轻人“背着双肩包来创业”还可以如何进一步优化生态?
刘罡:创业往往需要长期资本和风险分担机制,而湖南通过“贷你创业”助力行活动、降低贷款门槛等举措,正在降低创业者的试错成本。若进一步优化,我认为可以加强“金融+产业”生态圈建设。比如,针对科技型创业项目,建立“保险资金+产业基金+政府引导基金”的联动机制,通过长期资本陪伴企业成长。一方面推动更多金融机构设立青年创业专项服务团队,另一方面,由政府联合业绩稳定的头部GP设立“S基金”(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通过S份额方式投资接力,可以使保险机构既能分享成熟企业的收益,也解决了其现阶段早期科技投资能力不足的难题。
作为“险资入湘”的实践者,我也期待未来能吸引更多保险资金参与湖南早期创业项目,用长期“耐心资本”支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