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图:洪朕禹
他们从钱庄的学徒做起,跻身上海滩金融业、工商业的领袖之列,商人、官员、乡贤、慈善家……尽显才能。
他们是纵横捭阖——俞佐廷、俞佐宸。
俞氏兄弟
俞佐廷(1889—1951年),名崇功,字荫堂,浙江镇海县(今宁波市镇海区)人。近代银行家。
曾任镇海镇余钱庄职员、宁波慎德钱庄经理、上海恒巽钱庄经理、宁波市财政局局长、宁波市总商会会长、上海商会执委会主任委员等职。并于宁波开设慎生、正大、东升、万成四家咸鱼行,拥有沪、杭、宁、绍等地14家企业的股份,任监事、董事长等职。

俞佐廷像
俞佐宸(1892—1985年),名崇绩,字鞠堂,浙江镇海县(今宁波市镇海区)人。宁波工商界巨子、爱国民族工商业家。
曾任咸恒钱庄账房、元德钱庄经理、元益、天益、慎康钱庄经理;兼任中国垦业银行宁波分行经理,浙东及两浙银行常务董事、和丰纱厂常务董事、总经理等职。
他先后投资的范围,除金融业和棉纱业外,尚有太丰面粉厂、永耀电力公司、四明电话公司、宁波冷藏公司;慎生、东升、万成、正大四家鱼行和董生阳南北货店以及余姚的元泰当、宁海的聚成当等。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宁波市副市长、宁波市政协副主席等职。

俞佐宸像
兄弟之情
拒任伪职:从小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俞佐廷崇廉耻、重气节,有强烈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上海沦为“孤岛”。此时的俞佐廷除经营钱庄业务和参与公益赈济外,还将“俞公馆”的书房变成了一些其参与投资的“民企”的会议室。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汪伪政府成立伪中央储备银行,曾一再威逼利诱俞佐廷出任该银行要职,但他不愿附逆汪伪政府,辞去四明银行董事职务后与胞弟俞佐宸等人离沪避往香港,后经澳门、桂林等地,辗转多年抵达重庆。
抗日战争胜利后,俞佐廷回到上海,继续担任上海四明银行商股常务董事。1947年,俞佐廷任上海四明银行总经理兼常务董事。
定息办学:1956年,俞佐宸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以5%作为定息,得到出席全国会议的各工商界的一致同意。
后来,国家就以这个标准实施公私合营,并规定可以连续拿七年定息。回甬后,俞佐宸带头发动甬上工商界实行公私合营。
按规定,和丰纱厂每年能拿定息4万余元,但他不忘家乡教育事业,首先提出由市工商联以各界名义办一所民办性质的完全中学,以解决当时小学毕业升初中难的问题。
这所学校被称为“青年中学”,后来发展成有二十余个班级的完全中学。1972年7月,该所学校与红旗附中合并为宁波市十六中学;1995年6月,又与宁波市六中合并为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
甬港联谊:1980年,在时任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王宽诚先生和宁波知名工商人士俞佐宸先生的共同倡议下,香港、宁波两地同期成立甬港联谊会,在甬港两地之间架起了一座交流合作的金桥。
据不完全统计,自香港甬港联谊会成立以来,发动会员向家乡捐资兴办学校、医院、敬老院及修桥铺路等项目几千项,金额逾12亿元人民币;甬港两会共引进港资近百亿元人民币。
后世纪念

俞佐廷、俞佐宸兄弟创办的宁波和丰纱厂旧址

位于宁波镇海俞范村俞家大屋76号的俞佐廷、俞佐宸故居

以和丰纱厂总经理俞佐宸为故事原型创作的话剧《和丰纱厂》
#宁波头条##宁波#
编辑:龚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