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能 探索打造全国融媒改革新范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11:03:00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蒙

挑战与难题

●随着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向纵深发展,技术迭代所需的高昂成本等问题,也成为制约市县一级主流媒体传播效能持续提升的难题

观点与建议

●主流媒体应将传统的信息“传播”转换为以信息为手段的“服务”,服务场景多元化将成为连接各方、构建多元价值的桥梁

●可通过整合行业内外部资源、加强多方协作,形成良性循环的媒体生态,从而推动主流媒体在变革浪潮中行稳致远

4月22日,一场关于技术赋能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交流活动——2025天府融媒大讲堂在成都举行。活动现场,多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四川各市州媒体从业者,深入探讨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变革背景下,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实现方式。

技术赋能

天府融媒技术平台向智能化移动化轻量化迭代

本次大讲堂以“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之技术赋能”为主题,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性的融合策略和实践经验,持续深化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创新路径。

“适应传播和媒介发展新趋势,主流媒体亟需进一步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表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重点在于能力提升,关键在于从“传播”到“服务”的能力转换。他认为,主流媒体应将传统的信息“传播”转换为以信息为手段的“服务”,服务场景多元化将成为连接各方、构建多元价值的桥梁。例如,平台建设可以嵌入基层社会治理、政务服务、消费等相关功能,通过开展多层次服务,实现技术驱动和数据运营,从而为媒体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表示,当前主流媒体普遍面临两大结构性挑战,即超级互联网平台的基础设施化导致传统媒体渠道边缘化,以及智能传播技术快速迭代过程中,主流媒体技术应用的被动性。

“提升技术应用水平,在于探索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和实现运营变现的全新产品。”张志安举例,川观新闻客户端上线公务员写作的AI工具、财联社探索面向投资者投资机构的垂类大模型应用,都是在探索创造技术服务运营变现的可能性。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曾祥敏以天府融媒联合体举例,天府融媒技术平台五大核心产品都在向智能化、移动化、轻量化迭代演进,未来若能利用各地政府政务服务和社会治理数据资源,构建新闻加政务、服务加商务的综合性参与社会治理平台,或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可通过整合行业内外部资源、加强多方协作,形成良性循环的媒体生态,从而推动主流媒体在变革浪潮中行稳致远。”

双向赋能

推动“四川经验”从区域性探索升级为全国性示范

当前,在推进媒体融合的进程中,四川主流媒体已建立属于自己的融媒体平台,如川观新闻、封面新闻、四川观察等客户端,构建了自己的云技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媒介融合的基本框架。但是,随着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向纵深发展,技术迭代所需的高昂成本等问题,也成为制约市县一级主流媒体传播效能持续提升的难题。

“对市级媒体而言,技术创新的试错成本较高。”泸州市融媒体中心党委书记张涌表示,相较于中央、省级媒体,市级媒体在技术、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着差距。

不过,得益于天府融媒联合体的组建,目前,四川省市县三级逾200家传媒单位的传播“航母”让媒体间的技术差距得以缩短。活动现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朱天发布的《天府融媒联合体2024年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天府融媒联合体成员单位在机制创新、内容传播、用户覆盖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展现出区域性媒体融合的蓬勃活力,印证了“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发展路径的有效性。

目前,天府融媒联合体已与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等国内头部媒体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交流机制,既吸收全国先进经验,又输出自主研发的技术平台、智能系统等创新成果。这种双向赋能的发展模式,正在推动“四川经验”从区域性探索升级为全国性示范。

此外,现场启动建设的格桑花藏地语料库,也为文化传播提供新可能。中国工程院院士尼玛扎西介绍,格桑花藏地语料库将对超200亿字符的藏文资料、3万多小时的音视频资料进行训练,未来将为藏语研究、内容生产与传播提供更多支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