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强劲引擎,是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更是为民服务的暖心工程。眼下,我市地铁正逐步编织起一张便捷、高效、绿色的交通网络,让城市运行更通畅、群众出行更便捷。

天津轨道交通Z4线泰达第五大街站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记者 赵建伟 摄
建设进展 年内3条线路建成通车
近日,记者来到地铁4号线北段工程果园南道站的施工现场,只见站内施工人员忙碌而有序地穿梭其中,现场一派紧锣密鼓的建设景象。中铁(天津)轨道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建设管理部工程师袁昊告诉记者:“果园南道站位于京津路与龙门东道的交口,是全线完成度较高的车站之一。车站开通后,将直接服务周边商业区域,同时辐射果园新村居民区,极大地方便居民出行。”目前,该站装饰装修已进入收尾阶段,工人们正专注于灯具调试、勾缝、细部打胶等精细工作,力求每个细节都尽善尽美,确保工程高质量交付。
谈及地铁4号线北段工程整体进度,袁昊透露,地铁4号线北段工程计划先期开通小街站到西站站区段。当前,各车站都在进行装饰装修和设备安装的收尾工作,地上罩棚装修和地面铺装施工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工程目前正处于空载试运行的运营管理验证阶段,预计4月底完成这一阶段后,便将正式开启“跑图”,即按照列车运行图进行不载客试运行。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地铁7号线王兰庄站,依然收获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王兰庄站土建施工已圆满结束,装饰装修步入收尾阶段,建设者们正全力投入设备联调联试工作。”中建(天津)轨道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经理宁子然说。
而放眼作为首开段的7号线南段(赛达路站至鼓楼站),也已于不久前启动空载试运行。
此外,市区另一条重要轨道交通线路——由铁建交运集团采取“投建营”一体化模式实施的地铁8号线及延伸线建设也在稳步推进,目前车站主体全部完成,正有序开展盾构施工、铺轨和附属设施建设。
发挥成网效应,完善城市功能。截至去年底,天津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已达335公里。当下,我市地铁线路“多线齐建”,包括中心城区4号线北段、7号线、8号线及延伸线、11号线延伸线和滨海新区B1、Z2、Z4线等项目。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重大项目办公室主任赵晓阳表示,按工程计划,地铁4号线北段(小街站至西站站)和7号线南段(赛达路站至鼓楼站)都将于今年下半年建成通车。届时,天津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将达到379公里。这两条线路通车后,将有效缓解穿越北辰区京津路以及中心城区卫津路、南门外大街中轴线的交通压力,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此外,年底前滨海Z4线北段(营城街站至北塘站)也将建成通车,届时天津市地铁通车里程将突破400公里,城市交通格局迎来崭新篇章。
技术创新 多项成果为行业发展提供范本
地铁建设不仅是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展示科技创新和精湛技艺的重要平台。我市地铁项目中运用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也为其他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地铁8号线全线积极采用机械法施工联络通道,开创了天津地铁区间联络通道“机械化、快速化、低碳化”建设全新模式。其中,澧水道站至梅江道东站区间联络通道长61米,施工团队克服地层复杂、含水量大、临近桥桩等难题,仅用1个月就安全高效地完成施工,相比冻结法节约3个月工期,并且避免了冻胀融沉问题,成为同类工程的示范样本。
同时,8号线作为国内科技含量最高的全自动驾驶线路(GoA4级),科研投入巨大,除了与多所高校联合开展科研项目,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还采用了全系统智慧运维健康管理系统和人工智能设备,构建起全方位风险防控体系,让建设过程更加安全可靠,为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4号线北段工程是我国北方首条全线采用永磁同步牵引系统的地铁线路。这一系统不仅高效节能,可将平均牵引效率提高3%至6%,使列车综合节能25%,每年每列车节电35万度,还能提升电网质量、降低噪声污染、减轻车辆自重、提高控制精度,为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成功范例。
7号线同样颇具“硬核”实力。在丽江道站至肿瘤医院站区间,实现了天津地铁建设史上首次负四层盾构始发。建设团队凭借精湛技术和精心操作,如同技艺高超的工匠“穿针引线”,成功下穿地铁5、6号线隧道,10次穿越中石油桥桩群缝隙,最终实现2公里超长区间接收高程零误差,这一成果在地铁建设领域极为罕见,展现了天津地铁建设的高水平。
天津地铁刷新的何止是运营里程,还有满满的科技含量。
退路还绿 73座车站“一站一策”
开展专题调度、优化交通导改方案、加快施工工序……去年以来,我市各个地铁项目部克服工期紧张、地下管线复杂、周边交通流量大等诸多困难,持续推动城市道路“血脉畅通”,让市民切实感受到“拆围见路”带来的出行便利与市容品质的双提升。
据了解,随着建设进入冲刺阶段,眼下,地铁4号线小街站到西站站区段的退路工作已全部完成;地铁7号线首开段车站中,已有6座车站完成退路,其他车站正在进行退路前期准备,如市政管线恢复、剩余附属结构施工等。
赵晓阳表示,为最大限度减少地铁占路施工对市民出行的影响,自去年8月以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组织地铁建设单位对中心城区73座在建地铁车站制定“一站一策”还路计划,在保障合理施工需要前提下应退尽退,争取早日还路于民。截至目前,44座车站已达到退路标准,其中王兰庄站、吴家窑站、肿瘤医院站等33座占用主路施工的车站退出主路,使卫津路、复康路、友谊路等主干道的交通得到改善。计划今年8月底前,福安大街站、天塔站、马场道站等17座车站的退路工作也将完成。
“此外,在恢复道路交通的同时,我们还组织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对重点道路在建车站的退路还绿工作进行全要素设计,将道路设施恢复、绿化景观提升、交通设施和城市家具等元素进行全面整合,统筹考虑,高标准完成道路恢复和绿化景观提升,为全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添砖加瓦,同时为市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赵晓阳说。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