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字当头 实字托底 奋力作为 杏花岭区争当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排头兵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06:40:00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杏花岭篇章。

推进府城保护更新。

保卫蓝天碧水净土。

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建设医疗强区。

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近日,杏花岭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杏花岭区政协第六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召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省、市相关精神,锚定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和“六地”发展定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杏花岭篇章。会议回顾总结了2024年的工作,提出了2025年的奋斗目标,部署了八方面重点工作。

2024年,杏花岭区实干奋进、砥砺前行,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民生保障扎实有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一年来,杏花岭区经济运行稳进提质。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28.31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完成783.29亿元,均为全省、全市第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5.6%,全市第一;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完成29269元,全市第一。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汽车商品零售增长40%以上。美特好转型门店建成投运,苏宁易购首家门店落地发展,汾水资本、诚通基金、华远陆港国际联运落户发展。晋剧艺术中心、山西金融博物馆建成开放。支持睿信智达成功举办演唱会23场。新培育亿元以上工业企业2户,总量增至15户。丈子头冷链、惠民农产品等6家企业新认定为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30万元,100万元以上村超50%。改革创新动能增强。项目建设投资促进“一站式”服务平台实体化运行;北科大科技创新研究院落地发展,中国机械总院山西院伺服电机实现量产,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升级,完成全市首个“大综窗”改革和政务服务“三级联动”省级试点,全市首家实现“支付宝、微信”线上双端预约,连续第2年上榜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中国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区。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完成145个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城中村改造完成投资78.5亿元。5310套棚改回迁安置房全面建成。保交房建成交付11305套。完成中涧河镇10个村燃气气源替代,2483户居民安全用气更有保障。新建15个游园绿地、口袋公园,新增绿化1.2万平方米。建成第二条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廊道,建成8条“四好农村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年优良天数247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70,为历史最好。完成229个雨污分流混接点和9个村污水处理站改造。8个惠民水站建成投用。民生发展质效跃升。财政民生支出32.28亿元,占比85.77%,较上年增加2.9亿元。建成12镇街就业服务站和146个基层服务点,在全市首家实现全覆盖。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获评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全国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全国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后小河小学南校区、大东关小学全面建成。后小河小学融信分校建成投用。医疗健康提档升级,北大医院太原府城院区开工建设。府西医养中心、巨轮医养中心建成投用。全市首家区级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投入运行。“一老一小”服务提质,完成8个社区嵌入服务试点。4个社区建成儿童友好示范。机车社区幸福养老工程、区公办示范托育建成投用。政府承诺的12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安全形势稳定向好。小北关消防站建成投用。148家校园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建成投用,食品安全更有保障。建成智慧安防小区74个。大东关、享堂派出所建成投用。平安城区建设连续7年全省优秀。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杏花岭区将锚定现代化建设不动摇,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松劲,干字当头、实字托底、奋力作为,全力以赴把各项工作提早、赶早、及早,干到最好,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见到新成效。

在统筹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该区将重点做好八方面工作。

一是多措并举提振消费,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加快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落实全市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支持太原酒厂做强做大;支持顺康集团拓展国际能源贸易;做强楼宇经济,推动一批生产性服务项目投产达效;推动能源革命高端装备制造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成投产。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多样化发展,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万达、多彩城、富力等商业综合体、特色商圈繁荣发展;推进汾酒电商基地落地投产;支持泰享里商圈业态升级,实施片区适儿化改造,建设儿童特色消费集聚区。加快培塑文旅融合发展新优势,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支持推动胜利广场、胜利公园建设实施,建强红色文旅示范带;建成投用区文化活动中心,满足群众一站式活动新需求;支持睿信智达等繁荣演艺经济,推动“演艺+文旅”融合发展。

二是全面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增强高质量发展项目支撑。实施入企服务提质增效行动,务实跟进惠企政策精准落实,完善“企业安静期”制度,做到“无事不扰、有需必到、承诺必践”。提升项目落地转化质效,实施“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推动府东街全民健身中心、胜利街区域防涝能力提升、杏花岭区智慧社区建设等省、市重点工程项目加快实施。更好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支持推动德道装备、文博包装等民营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制造,支持比亚迪二期、大健康产业集群等民间投资项目建成投产达效;拓展“政银企”合作渠道,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更好参与社会民生项目投资。

三是做强做大实体经济,构筑现代化建设硬核支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定向新向绿向效而行,支持东兴煤业全面释放90万吨产能,支持春光轨道交通和兵器零部件二期项目加快建设,支持华业重工、清凯环保等实现年产值上亿元。加快推进数实融合,全面推进“全域数字杏花岭”建设;支持推动全区54户规上工业企业提升高端设计能力和智能制造水平,实现扩产增效;支持企业技改升级,推动11户企业年内完成数字化改造。加速发展新质产业,加快推进低空航路航线网、低空飞行服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无人机应用试点取得突破;加快低碳城区建设,支持华能燃机余热回收利用项目推进建设,支持推动395MWP光伏和宽禾48MW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年内实现并网发电。

四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培塑创新发展新优势。深入推进创新驱动,依托北科大科技创新研究院新引进5个科研团队,建立3至5个科技创新平台。新培育省市企业技术中心6户以上。新发展“专精特新”企业10户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户以上。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进经营性资产重组整合;推动“工改工”“工业上楼”取得新突破;争取市国调(太原)产业发展基金、天使基金落户发展;启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区试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优一流营商环境,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优化26项重点事项服务,新推动实现“个转企”等12项“一件事”100%办成办好。新增10项以上高频事项实现移动端可办。推动12镇街“自助便民服务超市”扩容提质,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

五是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增强高质量发展综合承载。实施府城保护更新,规划实施府城历史风貌保护与环境提升工程,推动域内106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传承活化利用;支持推进龙潭公园、城西水系功能提升工程实施,推动阜成门、西北城墙遗址保护利用工程规划建设,推动南华门、东三道巷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传承项目规划实施,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动鼓楼—唱经楼片区、拱极门文道巷业态升级和品质提升,释放府城新活力。深化城市精细治理,落实公园城市建设部署,推动杏花公园、儿童公园新建项目建设实施;改造老旧燃气庭院管网,推动杨家峪高中压调压站建成投产,推进20个区域供热小区接入集中供热;实施雨污水混接节点改造给水管线连通工程。提升群众出行便利,支持服务保障胜利街、新建路改造工程顺利实施,支持推动府东街东延、国道108线改线、省道328过境改线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推动富力玖院等小街巷建设改造,畅通城市“微循环”;实施山医大二院、五一路小学、万达等学校、医院、商圈交通环境秩序改善提升工程,改善新增公共停车位1500个以上,新建公共充(换)电桩500台以上,有效缓解“停车难”。

六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改善提升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城乡居住品质,完成374个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城改项目建设,年内建成住房4875套。实施改善性住房项目,推动“好房子”建设取得突破。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四源”同治,精准常态,多措并举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向好。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5月完成小返河综合治理,“两河”复流(一期)工程年内全面完成。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守牢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激活杨家峪花卉市场品牌优势,推动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实施;完成后沟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加快与长沟、水沟“三沟”联动发展;因地制宜支持李家庄民宿产业、长沟铁皮石斛、山庄头鱼菜共生、东沟南鱼北养等都市现代农业和乡村特色产业“特”“优”发展;新建成2个精品示范村、5个提档升级村;新增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村2个以上。

七是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完善就业创业支持保障体系,全年新增就业1.2万人。建设教育强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创建国家评估认定,后小河小学南校区、大东关小学、敦化北路幼儿园、五一北路幼儿园、区实验幼儿园9月投用。五一路小学国樾龙城校区、省实验小学富力玖院校区年内建成,新增优质小学学位5220个、幼儿学位1710个。建设医疗强区,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全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和省级健康城区创建;推动北大医院太原府城院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新院区及质子中心项目加快建设。发挥区医疗集团龙头作用,在全市率先建成集中审方中心和中心药房。建设幸福城区,做强“一老一小”服务保障。为全区22000余名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津补贴。建成投用区老年福利院、区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中心。完成杨家峪社区嵌入服务试点建设。支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在全市率先实现每千人口拥有托位数4.5个的目标。

八是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东沟等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增设森林防火监控点位,实现主要林区、重点卡口、辖区交界区域安全监控全覆盖。建成投用马道坡、柏杨树、中涧河消防站。农产品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上半年运行,年内通过实验室“双认证”。实施东部片区视频监控增补建设。实施公安业务技术中心、三桥、杨家峪、中涧河派出所功能设施改善提升,坚决守牢安全底线,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杏花岭;实干奋进、勇毅前行,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动全区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担当、新作为、新成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杏花岭实践篇章!


来源:太原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