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光明媚,正是上海最好的季节。入境游市场进一步升温,南京东路步行街上的外国人面孔越来越多。
老外在上海喜欢买什么?丝绸、瓷器?记者在南京路上溜达,发现不少外国游客都拎有一个白色购物袋,上面印着大大的红色字样“POP MART”。
他们都是刚从泡泡玛特的全球旗舰店走出来,从泰国跟团来旅游的Yaya刚走出店门,便迫不及待地拆开了手上Crybaby×飞天小女警的搪胶毛绒盲盒。谜底揭晓,她抽中了隐藏款。一瞬间旅行团伙伴们发出高亢的欢呼,引路人侧目。

泡泡玛特店外的泰国旅行团。周昱帆 摄
东南亚游客的“上海第一站”
即便是在午后的客流平峰期,泡泡玛特店内人头攒动。记者在店内观察,大约每6位消费者里便有一名外国游客。其中八成来自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Yaya此行跟随的泰国旅行团甚至将这家店设为固定打卡点。日韩等周边国家的游客数量也比较可观,适用免签政策的美国、阿根廷等国家也有少量来客。
泡泡玛特的这股“外国顾客热”在何时燃起?门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3月1日,中泰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协定正式生效,店里就开始出现泰国游客。而真正让泡泡玛特爆火的,是当年4月,泰国顶流明星Lisa在Instagram上展示了好友赠送的Labubu“心动马卡龙”系列,粉丝们的抢购热潮轰然而起。

Crybaby搪胶挂件。周昱帆 摄
“第一次知道泡泡玛特是因为刷到了Tiktok上的开箱视频,后来看到Lisa(泰籍明星)喜欢Labubu,我就开始痴迷于泡泡玛特的这些产品。”和丈夫一同来中国自由行的Mai说道,他们此行来上海,就是为了买一些泡泡玛特,“顺便看一看外滩。”
根据店内工作人员的观察,“东南亚面孔的消费者最多,他们询问和购买最多的是Crybaby和Labubu这两大IP的产品”,前者为泰籍设计师原创,在审美风格上更趋近东南亚市场,后者借泰国公主爱马仕配Labubu、Lisa公开支持的东风,具有极高的消费吸引力。
亮眼的营收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现象。上周,泡泡玛特发布的财报显示,2024年港澳台及海外业务营收50.7亿元,同比增长375.2%,其中东南亚市场是增速最快的区域,去年总营收24.0亿元,占比47.4%,同比增长619.1%。
“出海”同频共振“入境”消费
目前,泡泡玛特已经在30多个海外国家和地区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入驻,其中线下门店已开设约130家。既然在海外就能买到,为什么上海店还那么火爆?
“饥饿营销”是关键。无论是主动制造产品稀缺性,还是因海外供应链响应滞后而造成的被动缺货,都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跨境消费的需求,为中国吸引来一波“饿到了”的海外消费者。
泰国清迈的Anoi在种草了泡泡玛特之后,却无法在当地买到心仪的产品。目前,泰国的泡泡玛特门店全部集中在首都曼谷,店面数量不足10家,“我想要的盲盒在泰国总是缺货,但在这里就能买到,这家泡泡玛特比我们那边东西多很多,价格也几乎便宜了一半。”她和妈妈来沪的第一天,就直奔南京东路泡泡玛特店打卡,买了满满一袋。
在店员们的观察中,具有稀缺性的上海地区特供产品,比如小野玩偶、Skullpanda钥匙扣与冰箱贴等,也颇受海外消费者欢迎。
但即便是在这家门店,顶流IP的产品依然难求。一楼的Labubu展区内,一位马来西亚的爸爸正在和孩子视频远程选购。孩子喜欢的Labubu手办、搪胶挂件都已经售罄,他只能购入了其他IP的产品弥补遗憾。

上海地区特供的小野玩偶。周昱帆 摄
泡泡玛特如此供不应求,给出了两方面启示。
一是国内外市场一体两面,发展动能可以相互转化。走出海外,是提升品牌国际知名度、辐射力的一步,在名人效应等催化剂和饥饿营销等战略下,出海与入境同频互动,海外热销也能拉动国内消费。
二是提升入境消费,应培育更现代的消费品产品和品牌。年轻世代作为重要的旅游客群,审美取向呈现去地域化的特征,“可爱”、“萌”是全世界流行的符号,泡泡玛特因此成为跨文化跨地域的硬通货,相较于中国传统文化产品,迎来了更广阔的消费市场。
更好的服务,接住更“泼天”的流量
周末人流高峰时,人们在这个超500平方米、2层高的庞大空间里,只能沿着动线不断前行,几乎无法随心转弯。
但“泼天”流量,有点令人猝不及防。
为了更好地引流和导购,泡泡玛特旗舰店的出入口、各展区都安排有足量的工作人员。人员配置量虽够,但质的提升上仍有空间。
首当其冲是语言问题。“我们都可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英语对话,沟通不顺的时候,也可呼叫其他同事协助。”一位店内导购员介绍情况说,他们每个人都配有可实时对讲的耳机,方便沟通调度。
但在实际体验中,难免遇到卡顿,在一楼的结账区,工作人员正在给泰国游客Natcha介绍促销活动,每消费满259元可以抓一次盲盒。两人的交流并不算流畅,讲了半天也没解释明白,大大影响了结账队伍前行的速度。
再着眼细节处,摆在一二楼结账台前的《盲盒商品销售说明》《售后服务政策说明》《泡泡玛特(线下门店)积分权益说明》均无英文版。若要成为更广为外国人知的消费符号,泡泡玛特还要进一步构建多语言支持环境,在软硬件的各种细节处完善。
同时,店里未开通跨境邮寄业务,在售后环节滋生了问题:根据中文版售后说明,在中国大陆线下购买的商品,仅支持线上售后,换新/维修后产品不支持跨境邮寄。这会直接导致部分订单的流失,例如与哪吒联名的预售产品,即便外籍消费者可以线下预订,也无法跨境提货。
这些问题难免使人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刺激性情景的消失,境外游客的消费冲动还能持续吗?
面对突如其来的国内入境消费流量红利,泡泡玛特需要时间一一填补上服务的真空。而这,恐怕不只是泡泡玛特一家商店需要补上的功课。

上海泡泡玛特全球旗舰店内的泰国游客。 周昱帆 摄
原标题:《不远万里到上海抢购,南京路上这家旗舰店凭啥抓住外国游客的心》
栏目主编:尤莼洁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周昱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