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9日讯(全媒体记者 岳霞)如何为义务教育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精准导航,打造更优质的学生成长环境?怎样解决义务教育学校课程设置不规范、作息设计不合理等难题?记者今日从长沙市教科院获悉,该院研发的《长沙市义务教育学校课程设置与实施指导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给出了答案。
背景 集纳课改要求,给学校推进“划重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以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系列新举措、新要求陆续出台。长沙作为教育部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如何将这些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是深化教学改革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黄军山解释了《手册》出台的缘由。
他表示,这本《手册》并非全新要求,事实上是国家、省市关于课程设置与实施相关文件、要求的“集萃”,目的是为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划重点”,为理念落实、政策落地提供“导航仪”和“样板间”,为教育督导提供政策依据。
亮点 指导学校合理用好课时,重构义务教育时间版图
《手册》明确了义务教育学校必须开设的三类课程,厘清了国家课题、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功能与定位,指导学校构建层次分明、特色突出的课程体系。同时,《手册》要求学校将课程方案、课表、作息时间表等进行公示,并严格遵守,确保总课时不超标、各课程开足开齐,杜绝随意增减课程、挪用特色学科课时或使用“阴阳”课表等行为,构建规范有序的课程教学运行机制,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总课时固定的情况下,不少学校特别犯愁的问题是——怎么在有限的课时里,科学安排好课程呢?为防止学校多开少开学科课时、缩减挪用课时等现象,《手册》在“加减法”里见匠心,指导学校合理用好课时,重构义务教育时间版图。
“有的小学一、二年级开英语课,没课时怎么办?可以利用校本课程的课时进行统筹。书法怎么开?可以安排在语文课时中,不必新开一个书法课。”长沙市教科院课程教研员刘翠鸿表示,《手册》中为学校给出了一系列实用的课时整合建议。比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要,如何保障课时?专家建议,小学3~6年级可与地方课程“生命与安全”整合实施或分单双周实施,小学1~2年级、初中7~9年级可在校本课程中开设。每天一节体育课如何落实?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九年级每周3课时。在没有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当天,利用校本课程、课后服务时间增加一节体育活动课。
《手册》有多个范本,学校有一定的自主权限
为更具操作性,《手册》还提供了城市学校、农村学校、城市初中等多个范本,包含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作息时间表、学期课程纲要等,为学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科学设置课程提供参考。记者观察发现,每天一节体育课、课间休息15分钟等新要求,这些有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新要求,均已纳入这些课程方案和作息时间安排之中。
教学改革是此次举措的重点。《手册》倡导坚持素养导向的教学理念,鼓励教师探索大单元教学、情境化教学等创新模式,落实“教-学-评”一体化。要求各门课程拿出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验教学也得到特别重视,小学科学和初中理化生等学科,必须按课标要求开足实验课,确保必做实验开出率达100%。
值得一提的是,《手册》还赋予学校一定的自主权限。提倡学校在保证周总时长、学科总课时比例不逾上下限的前提下,自主确定每节课的具体时长和各科目周课时数。同时,鼓励学校探索弹性课时,开设长短课、大小班课,让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学生学习更加轻负高效。
长沙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聂庭芳表示,《手册》的出台充分彰显了长沙对义务教育质量的高度重视,通过规范落实国家课程方案要求,搭建全方位育人体系,为学生健康成长筑牢根基,从而助力长沙义务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