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繁花共赴诗与远方——南阳市深入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丨南阳月季 香飘五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17:40:00    

4月的南阳,绿意盎然,繁花似锦,一场花事盛会——第三届世界月季博览会即将在这里启幕。“月季香满城 盛装迎宾朋”的城市美景,正向海内外游客全方位展示大美南阳的美好形象。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阳丰饶厚土中的文化基因和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犹如种子的力量,结出累累硕果。去年以来,我市围绕建设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坚持“创意驱动、科技赋能、项目支撑、跨界融合”,大力实施“宛美”旅游战略,持续推进文旅康养融合发展行动,全年接待游客9540.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50.1亿元,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满意度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评价中连续三年稳居第一方阵,为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文旅支撑。

文旅融创竞出彩

4月21日,2025年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在我市举办。在南阳大剧院主会场,河南交响乐团带来的四大名著主题交响音乐会引发观众强烈共鸣;在风光明媚的中国月季园分会场,非遗市集、沉浸式演绎、创意阅读等文化活动,让广大游客于花香四溢的自然美景中解锁多彩文化体验。

以月季博览会为引爆点,抓住五一小长假旅游旺季,我市打造了一批“赏月季、逛南阳、品文化、尝小吃”的精品文旅线路。以“春季赏花畅游南阳”为主题,推出涵盖历史文化之旅、山水康养之旅等类别的精品旅游线路,让来宛游客充分领略大美南阳的人文之美、山水之美;以“花开五月 爱在南阳”“月季飘香 美好南阳”等为主题,开展戏曲展演、公益电影放映、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展演等文化惠民活动,让百姓共享文化盛宴。

如何深挖历史文化“富矿”为旅游铸魂?立足文旅资源优势的科学布局,我市提出“宛美”旅游战略,开发好、利用好楚汉文化、“四圣”文化、官德文化、三国文化、玉文化等,围绕卧龙岗武侯祠、南阳府衙、汉画馆、南阳大剧院、南阳古城、黄山考古遗址等,讲好南阳故事,不断丰富文化创意、数字影音、动漫IP矩阵;围绕老界岭、桐柏山、宝天曼、丹江湖、五朵山等知名景区,精心设计渠首探源旅游线路,打造展现南阳山水之秀、生态之美的精品旅游路线;以花为媒,坚持系统化打造、全域化提升,建设闻名全国、享誉全球的月季名城;以医圣文化园为牵引,设计一批高品质康养游线路,借助医圣仲景、南阳中医、八大宛药等独特优势,推动中医药服务进景区、进宾馆、进民宿。

为抢占文旅发展“新风口”,我市采取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加大城市品牌宣传力度。官方抖音发布优质短视频600余条,设置“南阳文旅推介官”“我为南阳文旅上分”“在南阳看月季盛放”等抖音话题;开展“欢乐一夏畅游南阳”旅行社采风活动,6省26地市客源地头部旅行社代表来南阳采风;南水北调通水十周年之际,在北京市、石家庄市沿线城市举办推介活动,展示南阳文旅资源;在高铁站开展“花式接站”,为游客带来全新体验。去年五一期间,南阳跻身2024年全国假期最受游客追捧的小众旅游城市前五名;根据新华网大数据观察,2025年春节假期城市外地深度游客量我市排名全国第五。

产业升级强支撑

立足文化旅游资源和区域布局,我市着力打造亮点、培植看点,持续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共生、多元融合的旅游产业格局。

以项目为牵引加快产业升级。文旅项目开发从“增量开发”转变为“存量盘活”,着力推动医圣文化园、内乡黄酒文化产业园、邓州市宋金商业街、南阳长颈鹿欢乐世界、南阳森林野生动物园等一批新业态项目建成运营。景区转型成果显著,各景区引入的音乐节、灯光秀、非遗展演等网红活动全网刷屏,逐渐摆脱了门票经济依赖;南阳卧龙岗武侯祠、西峡老界岭滑雪场创成4A级旅游景区,内乡县衙历史文化街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文创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在第四届“南阳礼物”文旅文创设计大赛中,评选获奖作品28件(套);在2024年中国旅游商品大赛中,我市推荐的“三顾礼一带一路艾草温灸”荣获全省唯一金奖。

释放“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推广南召五朵山景区“三变三增”发展模式,突出乡村民俗、乡土文化和特色农业,发展农业观光游、农果采摘游、农事体验游;在全市4A级以上旅游景区设立康养服务站,实现中医资源与文旅资源的深度融合;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活动,鼓励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因地制宜引入路跑健身、山地骑行、户外拓展、冰雪运动、徒步攀岩等群众性体育旅游赛事;用好省级研学旅游奖补资金,重点提升研学旅游基地建设质量及课程和线路开发水平,加快推动全市研学旅游产业平稳向好发展。

文化惠民润人心

南召县五朵山景区受到游客追捧。(资料图片)

在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市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升级场景体验。“非遗进景区”“展览进景区”“演艺进景区”等一批演艺新空间、文化创意园、艺术休闲区、民宿集聚区、非遗文创区等,不断丰富游客文化体验;文物文化单位“景区化”工程,推动博物馆、图书馆、非遗传习所等各类文化设施“+旅游”成为旅游体验新空间,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

提升服务效能。创新文博场馆的服务方式和管理模式,提升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的使用效能和服务质量,中心城区逐步实现图书通借通还,文博场馆运用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手段,策划推出一批专题展览、研学课程、数字沉浸展等,讲好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文物背后的故事。

加大政策扶持。持续推出文旅优惠政策,全市A级景区对教师、学生、银发族定向优惠;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打造“文旅审批服务包”,引入DeepSeek智慧化系统,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等便民服务举措落地见效。

丰富文化活动。开展“龙腾南阳我的中国年”等文化活动7600余场,惠及群众约800万人;创新实施文化惠民行动,去年以来开展戏曲进校园进基层演出500余场、舞台艺术送基层演出5000余场,放映公益电影6万余场,举办四季村晚180余场,实现优秀文化服务直达基层。

文旅产业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产业”,是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魅力的“扬名产业”。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我市将持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全链条服务体系,优化丰富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全方位叫响“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城市品牌,奋力打造文旅强市,用文旅文创的创新之笔书写千年古城新时代的诗和远方。(全媒体记者 段 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