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向上” 绿色新路——霍山县“以竹代塑”加快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00:03:00    

来源:皖西日报 记者 汪 娟 通讯员 殷康兵

“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园水电乡”,素有“中国竹子之乡”美誉的霍山县,地处毛竹自然分布北缘,现有竹林面积51万亩,立竹总量达1.1亿株。依托毛竹生长周期短、利用率高的特性,在“两山”理念的推动下,当地抢抓“以竹代塑”政策机遇,蹚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产业振兴之路。
作为霍山县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安徽格瑞亚生物基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于2024年2月落户霍山经济开发区。公司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毛竹资源,专注于研发制造完全可降解的环保餐具及工业包装产品。产品主要面向外卖餐饮市场,以及酒类、药品包装等领域。
据了解,该公司核心产品竹纤维模塑制品采用纯天然毛竹原料,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制剂和胶水,兼具环保、优质、价廉等特点,深受日本、欧美等国际市场青睐。据安徽格瑞亚生物基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正白介绍,从去年11月份正式投产以来,截至今年3月底,公司出口欧美发达国家的产品达160吨。
“我们整个项目规划的是20台套,目前我们是5台套,到今年10月份左右,整个20台套将全部完善。我们公司一年的产值是1.6万吨,需要的毛竹资源大概在4.8万吨,能够直接带动上千户竹农增收。”李正白说。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材料的应用不仅在视觉上给人美观环保的感受,更是一条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产业链短、附加值不高一直是困扰传统板材产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霍山县不少企业通过技改创新实现企业转型发展。
位于霍山经济开发区的霍山丰乐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生产、销售生物质成型燃料、竹塑户外型材、生物质炭、竹塑粉及竹系列制品的生产型公司
“我们公司生产各类竹制品,比如2021年研发投产的竹塑户外型材,是以农林废弃物及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生产的竹塑环保新材料。这类产品品质优良,具有防水、防潮、防火、耐腐蚀、防虫、防白蚁等多种性能,非常受市场欢迎。”公司负责人祝家乐介绍道。
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2017年,霍山丰乐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安徽省林业厅认定为“安徽省龙头企业”,2019年被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在霍山,类似丰乐这样的竹加工企业不在少数。2024年,霍山县成功申报了省级“以竹代塑”产业高质量发展试点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实现竹制品在餐饮、建筑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以竹代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013年,我县在省内率先成立竹产业发展局,也就是后来的林竹产业发展中心,负责指导竹类一、二、三产工作。2015年,我们还和浙江农林大学合作,开展‘毛竹笋材两用林生态高效经营利用的研究及示范推广’课题研究。2021年,我们林业局牵头制定毛竹‘一竹三笋’生产经营模式技术规程,目前,全县建成1个省级现代林业(竹子特色)示范区、4个竹子科技示范园,培育高效笋材两用林9000亩。”霍山县林竹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汪洋说。
通过科技示范,从根本上改变了竹农竹笋采集落后观念,增加竹林产量,也提高了竹农经营竹林的积极性。2024年11月,霍山县竹产业协会成立,通过联农助农机制,对毛竹专业采伐队伍开展培训,实行科学采伐,使竹林越采越好,越采越多,同时引导竹加工企业从严把关毛竹收购质量,对三年以下的嫩竹禁止收购,建立起规范有序的竹产业发展秩序。
丰富的竹资源催生了竹产业,多样化的“以竹代木”“以竹代塑”应用场景,正逐步引领着低碳环保的新风尚。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霍山县竹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全县拥有规模以上竹加工企业9家,小微企业和加工作坊120余家,其中省级以上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从业人员近5000人。产品涵盖竹地板、竹塑户外型材、竹日用品等300多个品种。未来,霍山县将加快“以竹代塑”发展步伐,重点推进竹精深加工,全面提升竹林经营和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淮南日报》视频版(2025年4月9日)



编 童飞飞

初审 孙继奎

二审 迟海波

三审 张 斌

图片
点分享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