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22日),以98件珍贵艺术品组成的颜文樑特展在颜文樑纪念馆正式开展。展览以20世纪中国留学潮为背景,聚焦艺术巨匠颜文樑的留学经历与归国贡献,展现一代知识分子以艺术与学识振兴民族的时代壮歌。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1月,公众可免费预约观展。

两位参观者在“微光中发现”系列展中观展。苏报融媒记者 张健/摄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留学潮流显著,可追溯至晚清。留学生专业方向从早期军事转向工农商医等实业技能,后更趋多元,美术留学生人数上升。他们怀着报国的决心远渡重洋,学成归来大都成为各个专业方向的先驱和奠基人,他们的“远征与归来”恰是一条艰难而伟大的“兴国之路”。
作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奠基人之一,颜文樑1928年赴法留学期间,不仅系统研习西方绘画技法,更自费购置万余件石膏教具运回祖国。展览首次集中展出其留学时期的素描手稿、书信及归国后创办苏州美专的珍贵档案,揭示了他如何将西方写实主义与中国审美融合。

参展艺术家、苏州美专校友薛企荧在介绍自己的作品《休憩的女工》。苏报融媒记者 张健/摄
策展人夏天眉说:“颜文樑作为早期中国留学潮的亲历者与见证者,他的留学经历不仅是个人学术成长的历程,也与中国从“西学东渐”到自立自强、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留学不仅让颜文樑接触到了西方先进的艺术理念,还使他得以将这些理念带回中国,发展本土的美术教育以及自己的艺术风格,并且深刻影响了中国近现代艺术的发展。”

艺术大师的创作吸引了一位参观者驻足。苏报融媒记者 张健/摄
展览核心展区呈现颜文樑在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三幅工业题材巨作:《上海炼油厂》《轧钢》《鸿翔兴船厂》。这三件作品分别反映了钢铁生产、石油化工、船舶修造行业的某个场景或瞬间,呈现出艺术家及其所处新时代中对于工业的着重关注。其中《上海炼油厂》以深蓝夜幕为背景,错落的厂房与交错的管道在灯光映照下宛如钢铁交响乐,工人身影虽小却充满动能;《轧钢》以罕见的俯视构图展现钢花飞溅的震撼场景,工人古铜色肌肤与赤红铁水的色彩交响,被艺术评论界誉为“工业美学的视觉革命”;《鸿翔兴船厂》则以长达2.4米的画幅记录万吨轮龙骨铺设的瞬间,船体钢筋的冷峻线条与工人身影的温热笔触形成史诗性对话。这些作品颠覆了传统文人画作的审美范式,用油彩为中国工业化进程刻下艺术丰碑。

颜文樑导师皮埃尔·罗朗斯介绍。苏报融媒记者 张健/摄
本次特展由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主办、颜文樑纪念馆承办。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副主任杨文涛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有三件创作于新中国时期的作品,标志着颜文樑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从展览的作品看,其早年在国外的写生作品云淡风轻,到回国后创作工业图景的激情澎湃,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艺术风格的蜕变,更是一位艺术家与时代共振的精神图谱。”
“这些作品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将宏大叙事与人文关怀完美融合。”策展人夏天眉阐释道:“颜文樑既精准捕捉了工业建筑的几何美学,又通过光影变化赋予冰冷钢铁以温度。特别是对劳动者姿态的细腻刻画,让历史场景超越了单纯记录,升华为民族精神的视觉史诗。”

“微光中发现”系列展之远征与归来在颜文樑纪念馆开展。苏报融媒记者 张健/摄
据悉,展览还展示了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收藏的其他主题相关的绘画作品,观众能够看到不同艺术家如何观察和描绘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与社会时代的发展。在这条“兴国之路”上,每一幅画作都为我们讲述着关于艺术、力量与梦想的故事。
(苏报融媒记者 罗雯 实习生 李承璇/文)
编辑:汪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