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潮州市生态环境局召开2025年第一场新闻发布会。笔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潮州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空气质量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优良天数比例为近三年最高,臭氧年评价浓度创近四年最优成绩、改善幅度在潮汕三市排名第一。2025年1月份,潮州市PM2.5改善幅度为全省第一。

具体指标表现如何?
2024年潮州市区空气质量指数(AQI)的优良天数355天,达标率为97.3%,同比上升0.9%。按空气质量类别来看,“优”天数为221天,“良”天数为134天,“轻度污染”天数为10天,未出现中度及以上污染天数。空气质量首要污染物为臭氧(O₃)、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臭氧(O₃)浓度为1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6%,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2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2%。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2024年潮州市各类大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SO₂)、二氧化氮(NO₂)、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一氧化碳(CO)年评价浓度均达到一级标准,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₃)年评价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72,在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13位。
各县区在空气质量方面,2024年湘桥区空气质量指数(AQI)的优良天数为356天,达标率为97.3%,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潮安区的优良天数为348,达标率为97.8%,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饶平县的优良天数为328天,达标率为94.5%,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各区县首要污染物主要有臭氧(O₃)、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各区首要污染物天数比例中,臭氧(O₃)最高为饶平县,可吸入颗粒物(PM10)最高为潮安区,细颗粒物(PM2.5)最高为湘桥区。
一系列的数据显示,潮州2024年空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这背后,是潮州市生态环境局坚持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的成果。据潮州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与辐射管理科三级主任科员谢铮介绍,该局通过精心谋划部署,聚集薄弱环节,制定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1+N”方案,强化统筹,合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裸土覆盖,减少扬尘污染。

做好道路清洗保洁,降低扬尘污染。
在强化扬尘污染综合治理方面,潮州建立扬尘污染点源清单,落实专项督查机制,开展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和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管控,采取“技防+人防”监管措施,建设“蓝天一号”无人机自动化巡查系统和“蓝天智保”AI智能识别烟雾系统,进一步加强建筑工地、道路施工、物料堆场、露天焚烧和烟花爆竹燃放等领域无缝隙扬尘污染巡查,提高扬尘污染精细化管控水平,整治重点区域、重点路段扬尘污染问题272个,处置露天焚烧行为3612宗。

采用无人机自动化巡查系统。
聚焦推进工业污染源整治,潮州市生态环境部门开展涉锅炉、窑炉重点企业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完成10蒸吨以上锅炉在线监测设施安装25家;深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清理整治低效VOCs治理设施158台,推动272家企业完成VOCs治理升级改造。

开展重点企业环境执法专项行动。
此外,强化移动源污染治理,全覆盖开展23家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现场执法监督检查,立案处罚20宗,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356台,完成9家营运柴油车用车大户入户检查,开展路检执法13场次,抽查柴油车82辆,着力消除移动污染源“冒黑烟”现象。

开展路检执法。
潮州还积极加强空气质量形势研判,完善不良天气预警预报应对机制,落实联防联控措施,启动21次污染天气应对,成功抢回优良天数42天。
南方+记者 许钰敏
通讯员 何煜芳
【作者】 许钰敏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