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令五申”是一个汉语成语, 意思是再三地命令和告诫。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其中描述了吴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并多次命令和告诫他们。该成语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并且具有褒义。近义词包括发号施令和千叮万嘱,反义词为敷衍了事。
此外,“三令五申”也可以用来形容对某件事情反复强调,以确保其被充分理解和执行。例如,政府可能会三令五申地强调某项规定的重要性,但少数摊贩仍我行我素,这表明规定并未得到严格执行。
总的来说,“三令五申”是一个常用的成语,用于描述对某一事项进行多次命令和告诫,以确保其被重视和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