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如玉是什么意思(“颜如玉”不是美女?)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0 08:07:57    

有人说“颜如玉”不是指美女美色,而是指经过诗书对阅读者身心的浸润,达到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效果。查了查,发现并非如此。

1.“书中自有颜如玉”出自北宋赵恒的《励学篇 》: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这个赵恒,是北宋的第三任皇帝宋真宗。历来帝王诗写得好的不多,这首《励学篇》的境界也差了点意思,它过于强调读书的功利色彩,一味追求世俗享受,把“平生志”局限于形而下的层面,而缺少对于修身悟道、治国平天下的精神追求与道义担当的表达。

但是这诗影响极为深远,“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因为表达得形象生动,简洁明了,好懂易记,而广为传诵。

2.“颜如玉”比较早的出处是《古诗十九首 其十二》: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后来历代诗人都用“颜如玉”形容美女的盛世容颜:

李白《幽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吾兄行乐穷曛旭,满堂有美颜如玉。

白居易《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看舞颜如玉,听诗韵似金。

南宋·辛弃疾《满江红》:共何人、对饮五三钟,颜如玉。

这些大诗人,看着、伴着美颜如玉的青春歌舞,饮着小酒吟着小诗,在良辰美景,确是赏心乐事。

3.也有人用“颜如玉”指代男子的:

五代·常察《乡还曲》:寻思去日颜如玉,嗟叹回来鬓似霜。

北宋·王禹偁《送朱九龄》:行年未三十,气壮颜如玉。

北宋·欧阳修《七言二首答黎教授 其一》:养丹道士颜如玉,爱酒山公醉似泥。

所以“颜如玉”就是指人与美色,主要指美女美色,也可以指男子貌美,从上面的例证看,这显然是没有疑义的。并且也没有发现“颜如玉”是诗书浸润身心的表达。

4.古诗词里,人如玉,温如玉,也是形容人的美好:

魏晋 · 马岌《题宋纤石壁诗》:其人如玉,维国之琛。

北宋末 · 周紫芝《次韵李子泽中秋无月》:君家自有人如玉,袅袅停停似楚宫。

明·顾璘《赠汪生然水》:爱尔温如玉,丁年即善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