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夺别人手机的行为在法律上被定义为 抢夺罪。具体定义如下:
抢夺罪:
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然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这种行为侵犯的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抢夺罪的刑罚根据数额大小和其他情节的严重程度,可以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到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抢劫罪:
与抢夺罪不同,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或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抢劫罪的刑罚相对较重,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携带凶器抢夺,则依照抢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区分抢夺罪和抢劫罪的关键在于行为是否使用了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手段,以及是否是在公然状态下进行。如果是在争吵中一方强行夺取手机,且没有使用暴力或胁迫手段,那么这属于抢夺罪。如果是在打架过程中抢走手机,并且使用了暴力或胁迫手段,那么这可能构成抢劫罪。
建议: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应当尽快报警,由执法部门介入处理,以确保公正和合法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