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凤南百丈瀑布与潮州西湖雁塔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9 10:26:42    

潮州市潮安县凤南镇政府所在地是白藤坑,但实际上就连班车都写成“百丈坑”,两者潮汕话音相近,但这个民间叫法实际上指出了凤南的一个风景胜地,那就是凤凰山脚的瀑布,相传瀑布下有深潭,潭深百丈。

从归湖到凤南镇有修建得很好的公路,行人车辆稀少,两边绿树掩映,身旁溪流淙淙,很适合驾车郊游。从凤凰山深处发源的凤凰溪一路跟随,溪水深碧,清澈可见游鱼,公路盘山而筑,溪流则在山下蜿蜒流淌。清溪两岸偶有草地,耕牛随意悠闲,竹排无人自横,水中倒影着黛色山峦,苍苍芦苇点缀着朵朵野花,与平原景象截然不同,别有一番野趣。

凤南瀑布在白藤坑东北面的山上,要穿过整个村子,然后直上盘山的泥路。路况一般,驾车者需小心在意,约莫20分钟左右可以来到一个小村,寻路穿过田埂步行下山,约半小时,便可听到水声轰鸣,山路一转弯,状如一个水盆一样的绿潭便呈现眼前。

根据资料记载,凤南瀑布水盛之时,飞流直下,喷珠溅玉,极为壮观。但是也就是因为这样的大落差大流水量,吸引了水利工作者在这里修建了水电站,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凤南瀑布,其实已经是经过人工改造过的非天然瀑布,因为要利用落差发电,一道瀑布被水闸分成了三道,远远看去,仿佛九龙盆边上三条白龙,在周遭的绿意中显得格外醒目。

凤凰溪便由这条瀑布发源往下流而去,走入这个“架桥潭水电站”,可以近距离与瀑布嬉玩,左右两条瀑布是人工水闸泄水而形成,中央一条瀑布则纯属天然,从水潭中的岩石上淌水而过,可远眺凤凰山腹部,遐想上游滥觞之所在。

潮州西湖雁塔,位于西湖山半腰,与座落在偏南的普同塔遥对,雁塔建于宋景 礻右 四年(1037)塔下山石上刻有落款郡守林为、邑子诸葛直清书的楷书“雁塔”二字。这里林木蔚蔚,卧石参差,雁塔翼然屹立于岩 容又土 之上,给人以朴素幽雅之感觉,是故西湖二十四景之一,名为雁塔题名。到过古都西安旅游的潮人,会发现潮州之雁塔与西安慈恩寺之雁塔,虽有大小之别,但其外貌和风格十分相似,是何缘因?这应从印度嗜哩耶山雁塔说起。

据《大唐西域记》及《慈恩传》记述:玄奘大和尚(唐僧)在印度游学时曾登上王舍城东3公里的陀罗势罗窭诃山(蛇神山),望嗜哩耶山东峰寺前有塔,名为雁塔,询雁塔之来由。原来,这座寺原属小乘,小乘是不禁僧人吃“三净肉”的。所谓三净肉,即“我眼不见其杀,不闻说是我所杀,我没有杀的嫌疑”。有一天,一时买不到三净肉,管事僧无计可施,看到雁群飞过,联想到释迦牟尼成道前曾舍身饲虎之事,抬头取笑说:“今天僧人饭食不足,现在菩萨应知道是舍身的时候。”话音刚落,领头雁应声而回,羽毛脱落,从云端投身坠下,管事僧又愧又怕,遍告众僧,众僧听后惊讶嗟叹,对雁落泪,互相议论道:“这真是菩萨呵!我辈何等人,怎敢吃它?如来立教,是逐步严格要求的,我辈只把如来是初教化人们的话,误以为始终适用,拘泥不改,以至发生了这种伤害生命的事,从今以后,应遵守大乘戒律,不能再吃“三净肉。”后即为大雁建立灵塔,撰文以彰大雁的菩萨心肠。这个传说振撼了玄奘的心灵,塔的形式也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回国之后,于唐永徽三年(652)在他住持的慈恩寺兴建一座大塔,按嗜哩耶山雁塔之造型兴建,塔高五层、方形,塔内嵌唐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大唐三藏圣教序记》,为唐书法名家褚遂良所书。武则天长安年间,纯用青砖改修成7层方形楼阁式塔,后经历代兴废修葺,稍有改动。

唐神龙(705-706)年以后,新中进士都要到慈恩寺雁塔题名,相沿成雁塔题名的故事,如白居易中进士后写诗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后来重视唐人书法,宋代便把雁塔题名的字摹刻上石,拓本流传,成为珍贵的文物。雁塔题名的故事,使慈恩寺雁塔成了中国雁塔之鼻祖,潮州雁塔也是沿袭雁塔题名之故事,仿慈恩寺雁塔而造于湖山之上,可说是慈恩寺雁塔之缩微,成为潮郡十三县科举时代学子向往之处,今塔下偏南岩石上尚存以大埔黄 户衣 为首等十六人的“皇明嘉靖乙卯科题名”石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