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饶余干县----因地处越之西界得名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7 09:59:35    


余干县,隶属于江西省上饶市,总面积2331平方公里,总人口共109万。余干先后荣获全国信访工作先进县、全国房地产工作先进县、中国2017最具绿色(旅游)投资价值城市、全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先进县等荣誉。2019年4月2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决定余干县退出贫困县。

一、历史沿革

1、春秋战国属吴、越、楚地。秦置余干县(一说西汉置县),别名干越,治今县东北,属九江郡。西汉作余汗(音干),移治今址,属豫章郡。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改属鄱阳郡。南朝宋复称余干县,齐又改余汗。隋先后属饶州、鄱阳郡,开皇九年(589年)复改余干。唐、宋属饶州。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为州,隶饶州路。明初复降为余干县,隶饶州府。

2、1912年属江西省,1914年属浔阳道,1927年复属江西省。1949年先后属鄱阳、乐平、浮梁专区。1952年属上饶专区,1970年属上饶地区,2000年属上饶市。

二、地名来历

汉置余汗县,南宋改为余干县。据《通典》:“越之西界,所谓干越,越之余也。”据《旧唐书·地理志》:“古所谓汗越,隋朝去水。”王先谦曰:“汗干字通。”余干,似指古越人之一部,一说“越人谓盐曰余。””

三、风景名胜

1、东山岭。位于余干县城中心,面积0.11平方公里,海拔56.2米。山上东有峰,状如羊角,旧名羊角山,又名羊角峰。唐天宝六年(747年),敕改为余干山。宋时名冠山,明改羊角峰为龙角峰。清时以山居县治东,称东岗山,俗称东岗岭。建国后,改名东山岭。

2、憩园。位于东山岭南麓通琵琶洲的曲堤上,憩园设施为仿古建筑。园长不足一里,宽不过数丈,然布局合理,亭台、茶馆、歌轩、水榭,精美绝伦;拱桥曲廊,花圃草坪,石椅石凳,随地赋形;青松翠柏,云杉棕榈,女贞文竹,奇花异草,点缀其间。

3、李梅岭。位于余干县城东南33.8公里处,面积5平方公里,海拔390米,为全县第一高峰,因峰顶常有白云缭绕又名白云峰。

4、应天寺。又名梅王殿,位于余干县梅港乡梅港街后的寺臂岭上,距县城约29公里。始建于南朝宋孝建(454-456)年间。清乾隆年间两次维修,是为纪念西汉开国大将梅鋗的专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