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营口鲅鱼圈(滨海小城)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6 09:29:57    

辽宁营口鲅(bà)鱼圈区,别名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辽宁省营口市辖区。位于辽宁省中南部,辽东半岛中部、辽东湾东岸,是营口市的四个区之一,距离营口市市区南52公里。截至2021年,鲅鱼圈行政区划面积295.055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390847人。下辖3个镇,3个办事处,60个社区居委会,48个自然村。处于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区。矿产资源种类多,生物资源物种丰富。2022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98亿元。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截至2021年,鲅鱼圈区普通中学13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小学29所,医疗卫生机构661个。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5家,省专业技术创新中心2家。

鲅鱼圈区地处暖温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全市96公里长的海岸线,浪缓滩平,水清沙净,是天然的浴场和水上赛场,被誉为国内外少有的“金沙滩”。海滨公园和浴场游乐设施日趋完善,中外游客逐年增多,每年来访的中外游客达百多万人次。开发区附近,有保存着28万年前完整猿人化石的金牛山文化公园,有亚洲最大的植物园、闻名遐迩的望儿山、温泉浴和兀立在海滨的古烽火台,还有令人神往的仙人岛、青龙山森林公园等。诸多的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构成了山、海、林、泉交相辉映的海滨旅游度假胜地。

鲅鱼圈区建制前隶属盖县(现盖州市)管辖。

1974年,为适应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决定在原辽宁省盖县鲅鱼圈乡建设营口新港(鲅鱼圈港)。

1975年8月,交通部考察小组建议在鲅鱼圈建设新港。

1978年7月26日,国务院批准了“鲅鱼圈新港港口设计任务书”。

1981年10月,交通部和营口市政府联合向国务院报告,请求批准建设营口港鲅鱼圈港区,获批。

1982年10月, 鲅鱼圈港区的初步设计得到国家批准。

1983年,成立营口新港建设指挥部,开始施工建设,为促进港口发展,提供配套服务和有力保障。

1984年1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原盖县鲅鱼圈乡撤乡设立鲅鱼圈区,隶属营口市直接管辖。

1988年1月8日,辽宁省委、省政府决定在鲅鱼圈区设立营口出口加工区,起步区0.5平方公里。

1983年2月,鲅鱼圈港区建设工程被列为国家“七五 ”重点建设项目。

1988年3月,辽宁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此兴建营口出口加工区。

1988年5月1日,营口出口加工区正式开工建设。

1988年8月1日,营口出口加工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

1990年,根据发展的需要并参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专家组的建议,营口出口加工区更名为营口新经济区。

1992年4月11日营口市委、市政府决定鲅鱼圈区与营口新经济区合并,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的建制,即在区政府和管委会各自职能不变的情况下,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决策、统一实施。

1992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东北第二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3年3月1日,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鲅鱼圈区政府合并方案正式实施并正常运转。

1998年底,省、市委调整和理顺了营口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对开发区的党、政工作实行全面领导。

2004年1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原盖州市的熊岳、红旗、芦屯三镇成建制划入鲅鱼圈区。

2015年8月14日,市委恢复组建了中共鲅鱼圈区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