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不适格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例如,八周岁以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出具的借条应认定为无效。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如果一个十岁的孩子出具借条借了一笔数额巨大的款项,这种行为明显超出了其年龄、智力所能理解和控制的范围,这样的借条效力待定。如果其法定代理人不同意、不追认,借条则无效。
意思表示不真实
欺诈、胁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同样,在胁迫下出具的借条也是无效的。
乘人之危:当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内容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或公序良俗
违反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例如,出借人明知借款人借款是用于赌博、走私、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并签订借条,该借条因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而无效。
超过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正常的债权债务关系有3年的诉讼时效,超过这个时间限制,法院将不予支持。
借款用途不合法
非法用途:如用于赌博、传销等非法活动,这种借贷关系不受法律保护。
没有实际支付借款
实践合同:民间借款合同是实践合同,必须有实际支付凭证才能被认可。
高利贷利息超过法律规定部分
高利贷:根据法律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受法律保护,超过部分无效。
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恶意串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总结:
无效的借条通常包括主体不适格、意思表示不真实、内容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或公序良俗、超过诉讼时效、借款用途不合法、没有实际支付借款、高利贷利息超过法律规定部分以及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等情况。在签订借条时,应确保所有条款合法、真实,并保存相关证据,以避免因无效借条而产生法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