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东市,在高屏溪东侧,处高屏溪冲积平原。为纵贯铁路和屏东铁路交接处,1号省道过此,为3号、22号省道起点。

原为西拉雅平埔人阿缑社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福建海澄人入垦,道光十六年(1836)筑阿缑城。1920年改名屏东,因在高雄市半屏山以东得名。

清代属凤山县港西里。1920年设屏东街,1933年升为市,属高雄州。1945年后升为省辖市,1950年划属新设的屏东县。

屏东市位在屏东平原之上,地势起伏不大,且是全台湾日照最长的‘太阳城’,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度28°,夏季多雨,冬季较为干燥,时而台风经过。

因此农产丰富,热带水果椰子、莲雾、凤梨和香蕉,以及其他蔬果如绿竹笋、茄子和牛蒡,产量最大。
名胜古迹有屏东中山公园、阿缑城遗迹、慈凤宫、东山寺、孔子庙等。附近有鲤鱼山泥火山风景区。

屏东中山公园,在屏东市中华路与公园路的交接口。建于1915年,面积约7万m。园内树木苍翠,溪流潺湲,岩石重叠,花草妍丽。
有网球场、东城门、体育场、花园、凉亭、池塘等。东城门为清光绪十六年(1836)建的城垒,屏东旧称“阿缑城”,原为平埔人阿缑社居住地,故又称“阿缑城遗迹”。

此城原有四座城门,日占时拆除城墙修路,今仅存东门。门为红砖砌成,高4.8m,周28.5m,额书朝阳门(即东门),老榕树根盘其间,遗迹岿然。